有小夥伴問,為什麼 Web3 有這麼多公鏈,大餅鏈、以太鏈、base 鏈、Solana 等等等等,完全搞不清楚,今年,我們就來試著梳理一下 Web3 公鏈的發展脈絡。
先說一下什麼是公鏈,公鏈是一種對所有人開放的區塊鏈網絡,任何人都可以讀取數據、發送交易或參與共識機制。它去中心化、透明,並由全球的用戶共同維護,沒有單一實體可以控制整個系統。
公鏈發展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階段,每個階段都解決了前一個階段的局限性。
1、比特幣公鏈
第一個階段當然是大餅的公鏈,開始於 2009 年,我們也稱他為區塊鏈 1.0.
為什麼會有比特幣?
在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,人們發現傳統金融體系有很多問題,比如:
・資金被銀行和政府控制,個人無法真正掌控自己的資產。
・貨幣濫發導致通貨膨脹,影響財富儲存等等
於是,比特幣誕生,它的目標是:
・去中心化:沒有銀行和政府控制,交易點對點進行。
・有限供應:數量只有 2100 萬枚,避免通脹。
・透明不可篡改:所有交易都記錄在區塊鏈上,無法修改。
比特幣的局限性
不過他也有很大的局限性,比如
・只能用於轉帳,不能運行複雜應用。
・交易速度慢(每秒只能處理 7 筆交易)。
・手續費高,交易堵塞時費用飆升。
這些問題催生了下一代公鏈:以太坊。
2、以太坊公鏈
以太坊公鏈開始於 2015 年,我們也稱他為區塊鏈 2.0.
為什麼會有以太坊?
比特幣雖然成功了,但它只能用來轉帳,不能開發去中心化應用(DApp)。
以太坊提出的目標是:
・支持智能合約:允許開發者在區塊鏈上編寫和運行代碼,自動執行協議。
・打造區塊鏈的 “應用商店”:不僅可以發 token,還能創建金融、遊戲、社交等應用。
以太坊的局限性
以太坊也有他的局限性,比如
・交易速度慢(TPS 15 左右)。
・交易成本高(Gas 費太貴)。
・網絡擁堵嚴重等。
這些問題也導致了二層擴展方案和新公鏈的出現。
3. 以太坊二層網絡(L2)
L2 就是以太坊的擴展,他的底層還是以太坊,主要興起於 2021 年。主要代表像: Arbitrum、Optimism、zkSync、Polygon 等
為什麼要有二層擴展?
為什麼要有二層擴展,因為以太坊交易還是太慢,費用還是太高,開發者和用戶都很受限。
二層網絡的目標是:
・降低交易費用(減少 Gas 費,Gas 費從幾十美金降到幾美分)。
・提高交易速度(每秒處理上千筆交易,讓 DeFi、NFT、鏈遊更順暢地運行)。
・仍然依賴以太坊的安全性。
主要的解決方案就是 Rollups 和側鏈
但以太坊仍然面臨挑戰,比如:
・以太坊本身的網絡擁堵問題仍然存在。
・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依賴以太坊,一些項目希望建立自己的獨立公鏈。
於是,新公鏈就出現了!
4. 新公鏈的崛起:
新公鏈開始於 2020 年後,主要代表比如: Solana、Avalanche、BNB Chain、Sui、Aptos 等
為什麼要有新公鏈?
二層雖然緩解了以太坊的問題,但很多開發者覺得:
直接建立一個更快、更便宜的公鏈,可能比用 L2 更好。
以太坊的升級需要時間,新公鏈可以迅速填補市場需求。
新公鏈帶來的創新
確實新公鏈也帶來了巨大的創新
・高性能公鏈(Solana TPS 5000+,Avalanche 3000+)。
・低交易費(幾乎沒有 Gas 費)。
・更友好的開發環境(Sui、Aptos 用 Move 語言)。
新公鏈的挑戰
新公鏈也面臨很大的挑戰,比如
・去中心化程度不如以太坊(如 Solana 部分節點集中)。
・安全性和穩定性問題(你像 Solana 就宕機過很多次)。
・網絡效應不如以太坊(開發者和資金仍然更信賴以太坊)。
新公鏈的目標是提供更快更便宜的鏈,但仍需不斷完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。
總結:公鏈的進化路線
總結一下,
比特幣(BTC) → 解決中心化金融問題,但只能轉帳。
以太坊(ETH) → 解決比特幣只能轉帳的問題,引入了智能合約,開啟了 Web3 時代。
以太坊二層(L2) → 解決以太坊交易慢、費用高的問題,提升了擴展性。
新公鏈(Solana 等) → 直接打造更快、更便宜的區塊鏈,挑戰以太坊地位。
從目前看,以太坊仍然是最重要的公鏈,但新公鏈和 L2 的興起也將繼續推動整個 Web3 生態的發展。
歡迎加入社區
歡迎進社區微信:BQ221858
歡迎關注微博:@QuarkMing202
歡迎關注推特:@xian2027666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