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C 第二輪加密圓桌會議「兩難困境:為加密交易量身定制監管措施」剛結束,結果尚未公布。本文回顧 3 月 21 日首輪圓桌會議的成果,分析 SEC 對 Meme 幣、PoW 代幣和 NFT 的監管態度,探討 Web3 項目亟需的監管清晰化,並展望第二輪會議可能帶來的突破。
引言
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(SEC)第二輪加密圓桌會議剛剛結束,主題為「兩難困境:為加密交易量身定制監管措施」。會議結果尚未公布,Web3 社區翹首以盼。本文先回顧 3 月 21 日首輪圓桌會議的成果,分析 SEC 對加密資產監管的最新態度,並展望第二輪會議可能為 Web3 發展帶來的利好。
首輪圓桌會議回顧:邁向監管清晰化的第一步
SEC 多年來的「以執法代監管」策略讓 Web3 行業飽受監管不確定性困擾。2025 年 3 月 21 日,SEC 首次舉辦加密圓桌會議,主題為「從何而來,如何前行:定義證券地位」,號稱「邁向加密清晰化的春季衝刺」。此次會議邀請了行業重量級人物,標誌著 SEC 從對抗轉向對話。
會議成果:有限但有進展
承認過去失敗:SEC 坦承以往監管方式存在不足,但未提出具體未來方向。
豪威測試仍是焦點:會議一半時間圍繞 1946 年制定的豪威測試(Howey Test),討論如何判定代幣是否為證券。
兩項明確結論:
Meme 幣非證券:Meme 幣(如特朗普發行的代幣)因無明確團隊推動或盈利承諾,不滿足豪威測試的「共同企業」和「依賴他人努力」條件。
PoW 代幣非證券:採用工作量證明(PoW)的代幣(如比特幣)同樣因去中心化特性不構成證券。
豪威測試的四個條件:
是否存在資金投入(投資)。
是否投資於共同企業。
是否依賴他人努力。
是否期待從中獲利。
比特幣和 Meme 幣雖涉及投資,但缺乏「共同企業」和「他人努力」,因此不被視為證券。這解釋了當前 Meme 幣熱潮和 PoW 代幣的監管豁免。
NFT 的潛在利好
SEC 高層表示正考慮豁免 NFT 的證券屬性,允許 Web3 初創項目通過發行 NFT 合規融資。若此政策落地,將極大降低初創團隊的融資成本和合規風險,推動 Web3 生態發展。
案例回顧:
Stoner Cats:通過 NFT 籌資 800 萬美元拍攝動畫,NFT 持有者獲觀看權並可二級市場交易,曾被 SEC 起訴。
Flyfish Club:通過 NFT 籌資 1400 萬美元建設會員制餐廳,NFT 代表會員資格並可交易,同樣面臨 SEC 執法。
若 NFT 豁免政策通過,類似項目將合法合規,為 Web3 創新注入活力。
未解之題:功能性代幣的監管困境
首輪會議對 DeFi 協議、功能性代幣等有明確項目支撐的資產未給出清晰規定。這些代幣往往有實際應用場景(如去中心化金融、數據主權),卻因監管不明難以發揮潛力。當前「項目與代幣兩張皮」的現狀,限制了 Web3 的合力發展。明確這些代幣的監管規則,是行業最迫切的需求。
第二輪圓桌會議展望
4 月 10 日(編者注:根據上下文,應為 4 月 11 日)舉辦的第二輪圓桌會議聚焦加密交易監管,主題為「兩難困境:為加密交易量身定制監管措施」。會議討論了交易平台的市場結構、管轄協調及證券法在代幣化市場的適用性。SEC 臨時主席 Mark Uyeda 提出短期內可能推出臨時監管框架,允許創新同時制定長期規則。
雖然具體結果尚未公布,以下是可能的突破方向:
交易平台注册:明確加密交易所如何註冊為經紀商、替代交易系統或全國證券交易所。
披露框架:為加密資產量身定制披露要求,如 Hester Peirce 的「Safe Harbor 2.0」提案,提供三年寬限期以實現去中心化。
衝突與風險管理:解決交易平台集經紀、清算、托管於一身帶來的利益衝突問題。
結語
SEC 首輪圓桌會議為 Meme 幣、PoW 代幣和 NFT 的監管帶來初步清晰化,但 DeFi 等功能性代幣的規則仍待明確。第二輪會議承載著為加密交易制定量身定制規則的期望,可能為 Web3 項目提供更靈活的合規路徑。Web3 的未來充滿潛力,但監管清晰化是關鍵一步。讓我們拭目以待第二輪會議的結果,期待 Web3 生態迎來更大发展!
歡迎加入社區
歡迎進社區微信:BQ221858
歡迎關注微博:@QuarkMing202
歡迎關注推特:@xian202766693